
甘肃阿克塞县检察院交叉出击让6类32件案子“集体体检”
用“放大镜”看卷宗 用“手术刀”剖问题
“这个督促监管职责行政公益诉讼案,从案件受理到调查结束仅用1天,未体现实际办案流程,是不是‘突击办案’了?”
“近段时间手头案子太多了,为了赶时间,有些细节问题确实没有处理好,对这类问题我以后一定引起重视,坚决杜绝。”
这是7月7日异地评查组成员和承办检察官的一段对话。
“熟人监督放水”“标准把握不一”“经验固化难破”是长期以来基层检察机关内部监督中难以突破的堡垒问题。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创新建立并实施案件质量常态化异地交叉评查机制,将今年上半年两院办结的6类32件案件,用异地交叉的方式,“鸡蛋里面挑骨头”,共发现4大类36个具体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形成评查报告,件件问题逐个细致整改,确保内部监督从案件范围、评查方式到问题整改体系化、常态化。阿克塞县检察院和肃北县检察院这种实打实的异地交叉评查打破了以往“关起门来”自我评查案件的固有模式,让两院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跨区域联动让“办铁案”与“顾情面”
不再两难
“人情案”“熟人案”曾是不少基层检察院办案时的“挠头事”。县域就这么大,低头不见抬头见,说情打招呼的情况时有发生,办案人员往往陷入“办铁案”与“顾情面”的两难境地。
今年7月,阿克塞、肃北两地检察院建立的异地交叉评查机制为此类事迎来转机。“我们一接手就发现,案件卷宗里侦查阶段的讯问笔录有补签痕迹。”肃北县检察院的检察官任全辉回忆,因为与涉案人员素无交集,他们得以“跳出圈子看案子”,不仅较真指出卷中存在的类似瑕疵,还进一步指出证据链的薄弱环节。最终,该案被告依法获刑。
这场“跨域体检”打破了“熟人社会”的无形壁垒。评查组拿着“放大镜”看卷宗,用“手术刀”剖问题,没有了“人情网”的牵绊,共发现证据收集不规范等问题36个,均提出整改建议。正如参与评查的检察官雷丰成所说:“跨域联动就像给案子装上了‘防干扰滤镜’,让每一份证据都经得起法律和时间的检验。”
跨维度监督让“粗放管理”与“精细规范”
不再对立
“这起危险驾驶案,讯问笔录末页无嫌疑人手写签名捺印。”肃北县检察院的评查人贾霞指着阿克塞县检察院的一本卷宗眉头紧锁。放在以前,这样的细节很可能被忽略。基层检察院案多人少,过去的案件评查多是“抽几本卷宗看看程序对不对、文书齐不齐”,对证据标准、法律适用等“内核”问题往往一带而过,就像给案子做了次“常规体检”,难发现“深层病灶”。
但这次异地交叉评查不一样。为了让监督更精准,两院统一制定了《协作机制实施意见》聚集评查全流程,从范围界定、程序设定等7个维度,细到“讯问未成年人是否有法定代理人在场”“认罪认罚具结书是否同步录音录像”等36项具体指标。
“过去评查像‘撒网’,现在更像‘靶向治疗’。”阿克塞县检察院副检察长阿丽娜拿着评查反馈单感慨。从“大概齐”到“精准细”,异地交叉评查让监督长出了“牙齿”,也让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显微镜”下的审视。
跨区域交叉让“异地协作”与“共同提升”
双向赋能
“原来你们是这样做社区矫正评估工作的,这可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工作量!”在肃北县检察院会议室里,阿克塞县检察院的评查人员得知该院的社区矫正调查由法院委托时感叹道。
这本是一次“挑错”的评查,却变成了一场“互学”的交流。肃北县检察院不仅指出阿克塞县检察院在该案法律适用中存在的问题,还主动学习阿克塞县检察院在作不起诉决定时的规范做法。
这样的“双向奔赴”在此次交叉评查中屡见不鲜。针对评查中发现的“类案不同判”“释法说理不充分”等共性问题,两院还联合召开了“案例研讨会”,分享各自的解决方案。
异地交叉评查不再是“一评了之”,而是成为基层检察院之间互学互鉴的桥梁。正如阿克塞县检察院检察长叶春花所说:“把案子放在不同的‘镜子’下照一照,照出的不仅是问题,更是共同进步的路子。”32件案子的“集体体检”,最终化作两个基层检察院携手提升的“成绩单”,让公平正义在每一个司法环节都更加可感可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