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塞县人民检察院严格按照《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规定》要求,严把调查关、质量关、整改关等“三关”,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检察建议工作,充分发挥检察建议在维护公平正义、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助力社会治理方面的积极作用。2022年以来,全院共制发各类检察建议39件,其中纠正违法检察建议8件、公益诉讼检察建议22件、社会治理检察建议6件,其他检察建议3件,回复率97.4%,已回复的检察建议采纳率100%。


一、严把“调查关”,增强检察建议的权威性
按照高检院将检察建议做到“精准、规范、刚性”的要求,以提高检察建议质量为基础,以案件化办理和刚性化督促落实为抓手,以社会公益、公正司法、社会治理方面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持去粗取精、化柔为刚、以点带面,切实增强检察建议的权威性。严把调查取证关口,做好源头把控。秉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理念,在制发检察建议前,要对相关事项进行调查核实,通过查询相关证据材料、听取被建议单位意见、现场走访等方式了解情况,做到事实清楚、准确。如该院在履职中发现因采矿造成草场、河道破坏问题,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监管部门加强监管之前,先深入矿点实地勘察,同时,加强调研交流,全面了解被建议单位的规章制度、管理流程等情况,找准问题和管理漏洞,制定针对性强的措施建议;建议的内容紧紧围绕具体的事实展开论证说理,有较强的说理性和可行性,确保问题不存疑、制发有底气。
二、严把“质量关”,提高检察建议的规范性
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检察建议在参与社会治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独特价值,切实把这一法律赋予的监督手段用足用好。强化内容质量。更加注重检察建议的质量和监督的精准度,避免片面追求数量和规模,在提升检察建议质效上下功夫,严格文字内容,做好释法说理,找准病症、开出良方,确保提出的建议有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强化程序规范。严格检察建议制发流程,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制发前要移送研究室审核,检察建议发出后,要向上级院对口业务部门和法律政策研究室备案,规范检察建议送达程序,采取多样化方式,提高公开宣告送达比例。开展检察建议公开听证,以公开促公正。如在办理一起针对未成年保护公益诉讼案件时,邀请人民监督员、听证员参与,对该院制发检察建议的内容、程序和格式进行评析,对检察建议的督促落实、跟踪回访以及取得的效果进行点评;对监管部门加强监督措施提出意见建议,取得良好效果。强化分析研判。建立“月统计、季通报、半年分析、定期评查”制度,每月对发出的检察建议做好梳理汇总,每季度对检察建议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每半年对所制发的检察建议进行研判分析;定期对制发的检察建议进行质量评查,评查结果纳入检察人员考核。
三、严把“整改关”,推动检察建议做到刚性
坚持化柔为刚,做出督促有力、落实有效的监督刚性。强化“一把手”在检察建议工作中的统筹协调、督促指导作用,检察长、分管副检察长亲自过问重大问题、亲自协调重点环节,确保检察建议落地见效。没完没了持续跟踪监督。检察建议发出后,采取召开通报会、联席会、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回访,没完没了持续跟踪促整改,不搞“一发了之”。组织检察建议“回头看”,对发出的检察建议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对逾期不回复、不整改的案件逐件审视、督促落实,通过持续发力抓督促,努力让每一份检察建议“落地有声”。巧借外力共同督促。争取县委、人大常委会的重视、支持。如该院在办理小康花园小区道路年久失修、窨井盖缺失、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公益诉讼案件时,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政职能部门负责人等现场了解相关情况,同时组织上述人员召开公开听证会,达成共识,最终经过多方面共同努力使这一困扰居民多年的烦心事得到彻底解决,得到较好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