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研究理论 > 正文
研究理论

基层检察院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

时间:2021-12-10 15:12:53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基层检察院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

——以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检察队伍为例探究

阿克塞县人民检察院

摘要: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检察事业也不例外。随着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基层检察队伍实行人员分类管理后,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应对新形势下检察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但在发展工作中,配套措施的不完善暴露出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少数民族、基层检察院、青年干警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阿克塞县”)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其检察队伍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全省检察队伍建设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具有较突出的问题,成为影响和制约全省检察工作全面协调发展的短板之一。因此,研究阿克塞县人才检察队伍建设,探讨其不足并提出完善建议,不仅对提高全省检察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民族地区司法队伍的建设及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人才队伍概况

阿克塞县检察院共有检察干警22名,其中入额检察官约占总人数的18.2%;检察辅助人员占总人数的13.6;司法行政人员占总人数的13.6%。从性别上看,全院男性检察干警约占54.5%,女性检察干警约占45.4%,男性多于女性。从民族结构上看,哈萨克族约占22.7%,汉族约占77.3%,汉族多于哈萨克族。从年龄结构上看,18-30岁的约41%,31-45岁的约占45.4%,46-60岁的约占13.6%。从学历结构上看,大专学历的约占32%,本科学历的约占68.2%,硕士研究生学历的约占4.5%。从专业结构上看,法学专业的约占18.2%,非法学专业的约占81.8%。此外,考取司法考试A证的人数较少,1人通过,约占全员的4.5%。
    二、存在的问题

(一)队伍结构有待完善,复合型人才匮乏学历结构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纺锤形”,高学历人才短缺且引进困难,本科、专科学历的人员占绝大多数,且其中多数是通过自考、函授等形式获得的学历,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极少,检察人员继续进修的意愿也不高。从全来看,获得司法考试A证的人员属于凤毛麟角,专业能力整体偏弱,队伍的知识、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从年龄结构上来看,31-45岁以上的干警人数占比偏高,表现出年龄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合理的人才队伍梯队。此外,专家型、复合型人才匮乏,具体表现是基层检察干警知识结构单一,法学、会计、计算机等方面的人才缺乏;研究性人才急缺,对于检察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总结少、调研少。
   (二)检察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检察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程度较高的专家型检察官较少,无法产生帮带作用。一些优秀的老检察官,由于健康等原因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且缺乏年轻检察官尽管年轻干警工作能力强,但由于司法证及检察官比例约束无法单独办案。同时,新老检察官培育、接替工作长期以来也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经验不能得到有效传递,不利于检察官队伍整体的素质提升,制约了阿克塞检察工作的开展。
    (三)人才流失严重相较于经济发达、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阿克塞县地区海拔高、气候恶劣,经济发展落后。基层检察青年干警主要是书记员及公益性岗位人员,职级待遇及薪酬无法解决,人才发展空间不足,加之都是年轻人,都会积极参加各类考试,以保证有稳定待遇好的工作,因此,人才流失严重。
    三、完善检察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利用优势条件,打造检察工作亮点就司法实践工作来看,阿克塞较之全其他地区,具有案件数量少、案情单一等特点,公诉、侦监、民行等核心工作要达到名列全前茅并不容易。但就民族地区司法理论研究而言,阿克塞县可谓得天独厚,具备打造亮点工作的可能性。多年司法实践证明,民族地区僵硬地运用法条,其定纷止争的作用往往不尽如人意,而在实施国家法的同时合理应用民间习惯法资源中的积极因素,往往能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阿克塞县丰富的民族法律和检察实践资源,为研究民族地区检察工作和民族法治提供了理想场域。
    (二)优化人才队伍结构鉴于阿克塞县检察机关人才队伍现状,建议增加中央政法编制,设立少数民族地区专项编制,专编专用,从高校招录法学及其他紧缺专业优秀人才,补足检察人才的不足。完善招录方式,拓宽进人渠道,可以考虑招录的聘用制书记员若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符合条件并在检察院工作2年以上的人员,给予高一级待遇。高校招生时,对于阿克塞县籍生源愿意回乡就业或单位愿意委托培养的,在录取上给予政策倾斜。加大双语法律人才的建设力度,尽快建立起一支法律人才队伍,确保阿克塞县院有3名以上双语检察人才。

(三)待遇留人、情感留人、自我价值实现留人,为优秀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平台和机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人类激励理论》中认为,人类需求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具体来说,一是要从经济、政治待遇上留人。借鉴发达地区吸引人才的做法,为检察人才提供基本物质保障,尽可能解决检察干警两地分居、住房困难等问题,使其安心工作创业。完善奖励机制,对于有特别贡献的人才提供经济奖励和荣誉奖励,以此来引导和激励全检察干警的工作方向和积极性。二是要从情感上留人。增强检察人才的职业荣誉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强化其对社会感恩和反哺情感,加强其为群众服务的意识。三是要从自我价值实现层面留人。要为检察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让其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实现自我价值,进而坚定产生长期服务于此的决心。
    (四)建立人才培养、使用制度一是要建立人才传、帮、带制度,由专家型人才作为培养人,负责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培养对象,形成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在人才使用上坚持合理配置、人尽其才的原则,制定详细的人才人类细则和破格提拔制度,促使检察人才队伍专业性、合理化。三是积极鼓励支持检察干警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对于通过司法考试A证的检察干警给予一定物质和荣誉奖励。

(五)疏通检察队伍的进出口渠道继续把好进人关,积极宣传、吸引合适的人才进入检察院工作,同时对于不合适的人员,在不挫伤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将其调剂到其他部门工作。
    四、相关思考
    长期以来,阿克塞检察人员中存在一种观念,认为阿克塞地域偏远、发展落后,“高、大、上”的理论研究和阿克塞无关,同时认为司法机关是法律的执行者和实践者,理论研究是学者们的事情,跟司法实践者无关。这些观点一方面忽略了阿克塞地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点以及阿克塞地区丰富的法律文化资源这一事实;另一方面也忽略了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必然不能很好地理解法律、执行法律,检察人员如果没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必然会导致法治观念落后,执法水平低,甚至出现执法错误的问题。此外,阿克塞是以哈萨克族为主的多民族共居地区结合阿克塞检察工作的实际,应该搜集、整理典型案例和做法,挖掘检察实践资源,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具备阿克塞特色的理论研究,以逐步形成检察研究工作的阿克塞经验”。
    总之,作为民族地区的检察机关,不仅要履行法律监督、打击犯罪等职能,还要在稳定民族地区社会、加强民族团结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闭

智能悬浮区